行業資訊
建設用地整理的重點是什么?
建設用地整理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核心環節,其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:在嚴守國土空間規劃底線的前提下,以盤活存量、優化布局為核心,通過系統性的整理活動,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土地要素保障。
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
農村地區建設用地整理的重點是有序消化利用閑置、低效的建設用地,關鍵在于:
- 宅基地整理:對“空心村”內的閑置宅基地、危舊房及村內廢棄地進行復墾或改造更新,推進土地盤活和村莊更新建設。這必須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進行,嚴禁違背農民意愿的合村并居或整村搬遷
- 工礦廢棄地復墾:對歷史遺留的廢棄工礦用地,按照“宜耕則耕、宜林則林、宜草則草、宜建則建”的原則進行復墾利用,產生的指標可按規統籌使用
- 低效用地再開發:摸排存量低效建設用地,通過功能置換、改造升級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,例如將舊廠房、舊園區整合,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
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
建設用地整理的另一個核心目標是優化空間結構和布局,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:
- 運用增減掛鉤政策: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,對零星、破碎的建設用地進行統一整治和空間位置調整,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和城鄉要素流動
- 優化村莊內部結構:對于功能較完善但布局待優化的村莊,通過調整用地結構、挖潛內部低效土地來控制和縮小村莊用地規模。對于有發展潛力的中心村,則通過整理強化其居住和服務功能
- 保障鄉村發展用地:整理騰退出的建設用地空間和指標,優先用于保障農民合理的住宅需求、鄉村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
嚴守規劃底線與保護文化生態
在推進整理過程中,必須堅守幾條不可逾越的“紅線”:
- 嚴守規劃剛性約束:確保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和擴展倍數不突破,整治區域內建設用地總面積不增加。涉及“三區三線”調整的,必須按程序更新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
- 保護鄉村歷史文脈:在整理過程中注重保護好傳統村落、歷史建筑、街巷空間等歷史文化元素,留住鄉村美麗歷史人文風貌
- 注重生態保護:避免對林地等生態空間的不當侵占,促進城鄉建設用地的綠色、可持續發展
總而言之,建設用地整理是一項精細復雜的系統工程,其成功關鍵在于精準識別低效存量空間、科學規劃未來用地布局,并在實施全過程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、嚴格保護生態與文化資源,最終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鄉村空間的活力重塑。
希望以上梳理能幫助你抓住建設用地整理的工作重點。如果你對某個具體環節或政策細節有更深入的興趣,我們可以繼續探討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





